河長制的首要任務是——河長考核斷面的水質達標。
從流域的尺度來說,截污管網的服務范圍只占流域范圍的一小部分。加上截污管網服務范圍內所產生的污水也不能全部納管,雨污合流制的污水管網系統在下雨時段有污水外溢入河也是常事。在可見的將來,截污管網的效能也不會有重大突破。那么,有污水流入河道是今后長期存在的客觀事實。所以,在水質不達標的河長考核斷面治理方案中,強調以新建截污管網為主要治污措施的治理方案都不會成功。
在不達標的河長考核斷面治理中,精準去除各種超標污染物才是根本。既然有污水流入河道是長期存在的客觀事實。那么如何處理入河污水就是首要問題了。從水污染的現狀來分析,污水是從陸上產生,就近流入小水溝,再流向支涌,干流等有規律傳輸。從廣東省很多河長考核斷面水質不達標的情況來分析,主要存在問題是流域主要支涌“一河一策”整治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。這就引伸出一個結論,去除流域主要污染支涌的水污染物,是不達標河長考核斷面的主攻方向。人們可以在支涌下游的某處興建水質凈化設施(就是以小流域為治污控制單元),按干流河長考核斷面的水質達標要求來處理支流的污染水體。這樣就可以精準去除各個不達標河長考核斷面所有超標污染物。從而完成河長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的任務。
在完成河長考核斷面水質達標這個任務后。若流域內還有些支涌存在黑臭水體,就要從該支涌下游興建的水質凈化設施出水中,反向引水到該支涌的上游,對該支涌進行生態補水,必要時沿河涌進行局部截污,減少河涌中的污水量,相應減少補水規模。補水的水質最好是低氨氮,高溶解氧。這樣有利于河涌消除黑臭和有魚類在河涌中生活。